环渤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烟台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25 文章来源: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4月24-25日,由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主办,辽宁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亚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及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国际示范基地、大连市渔业装备协会协办的环渤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烟台召开。本次论坛以“智改数转 网联新质”为主题,来自国内骨干船海企业、配套厂商、上下游相关领域的120余名代表参会。山东船协常务副秘书长苏波、辽宁船协秘书长王建业分别主持论坛。
当前,“智改数转”正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网联新质”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传统+新兴”双轮驱动,优化经济结构。对于船舶与海洋装备产业而言,进行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优化生产流程,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是本行业新质发展的关键。本次论坛推动构建以数据为驱动、以网络连接、以智能为特征的新经济形态,促进环渤海地区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主题演讲环节,芜湖行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马国辉作《船舶智能制造装备与产线》报告,聚焦于船舶智能制造场景,结合切割下料和焊接生产线等相关设备,分享行健在喷码、分拣、坡口、倒棱以及小、中组立焊接等环节的实践经验。
睿昆智能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高磊作《自由边智能识别及免示教打磨》报告,聚焦船舶零部件的自由边打磨场景,围绕自由边的3D视觉识别技术、自动打磨工艺以及运动控制操作系统的创新应用,助推行业绿色转型。
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事业部总经理梁恉豪作《RoBIM-基于模型驱动的船舶智能制造实践》报告,聚焦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RoBIM,围绕几何视觉、运动控制和智能算法等展开。
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周波作《大型高速多体运输船研发》报告,围绕船型方案论证、总体性能分析、船体结构优化、主动运动控制、船用动力方案优化等,分享高速客货运输船研发设计经验。
招商局工业集团威海船舶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毕金虎作《数业融合助力精益管理》报告,分享了LES集配物流执行系统、管加工MES系统、PDM设计工程管理系统、PPMS生产计划管理等核心业务系统的实践经验。
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主任张金亮作《民船中心“星”系列船型介绍》报告,围绕民船中心最新研发的新一代星系列绿色低碳船型,分享从船舶设计、建造到运营的全链条低碳解决方案。
中国船级社青岛分社烟台办事处副主任卢海作《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检验服务创新》报告,分享智能智造数字化转型检验服务、船舶数据共享、船舶行业工业互联网服务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检验服务创新成果。
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工艺室主任陈学通作《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智改数改介绍》报告,围绕京鲁船业主要船型,分享预处理流水线、数控激光切割等应用经验。
在主题圆桌会议环节,山东交通学院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副院长,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孙洪源主持,与山东航宇船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行、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生产设计部处长刘彬、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技术部工艺工法经理任善林、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工艺院副总工程师石金松、彼合彼方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魏鑫、威卡中国中国区船舶行业负责人宣俊等6位围绕船舶与海工装备“智改数转”的实践路径、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构建等三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指出,从设计端的数字孪生、工艺端的智能工法,到生产端的机器人应用、管理端的数据赋能,当前船舶工业的“智改数转”需要全链条突破与生态协同。
活动现场设置的企业展演区也是一大亮点,上海大界机器人、睿昆智能、威卡中国、大族激光、山东海博智能、无锡洲翔、唐纳森(中国)、浙江欣兴工具等多家企业集中展示船舶新工艺、新设备及数字化平台,通过实物展示、技术讲解等方式,生动呈现技术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有效搭建起技术成果转化桥梁,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论坛结束后,与会专家考察学习招商局工业集团威海船舶有限公司、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了解其现代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船厂的生产流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船体的构建过程,包括材料加工、焊接、组装等关键技术。
本次环渤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的成功举行,为业界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加深了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对接,加速了新技术与新理念的传播和应用,进一步推进了船海领域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联接,激发了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新活力。
上一篇:2025船海产业制造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交流大会在山东烟台成功举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