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之城,发展船舶制造业自然无可非议。


眼下的辽宁,沿海造船业已呈 “全面开花”之势。在大连西侧的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船舶制造等产业已近布满;在盘锦,船舶工业基地现有河岸线资源4900已经全部入驻造船企业;在辽西锦州湾里的锦州和葫芦岛,大型专用船舶等产业正在集聚与升级;在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规划发展1万吨级以下船舶制造及甲板机械等配套产业。


  “辽宁现在船舶基地都很大。”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包张静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船舶振兴规划所述,环渤海为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有国家政策,有基础,有综合配套。


  问题在于,船舶市场的特点是,即便辽宁,包括中国经济形势不错,但更大程度上,造船业跟全球经济和全球航运市场有关系。包张静说,造船市场是个全球竞争的市场,眼下世界经济不利于全球造船业,包括世界造船强国日本、韩国等国的造船业,都出现产能过剩情况。


  据了解,目前全国造船有效需求为5000万吨左右,但是船舶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600万吨,过剩约1600万载重吨,约占总能力的1/4。此外,上半年我国造船业“订单撤销”和“合同重谈”的案例显著增多。


  此外,包张静认为,即使今后新船需求出现回升,但也不可能出现20032008年之间的水平。产能过剩已是共识,“我们现在手持巨大订单所带来的压力,不是短时间之内就可以释放掉的。”


  中信建投高级分析师高晓春则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应该在船舶配套业务方面做一些发展。”据高晓春估算,一方面,我国船舶配套业技术水平较低,未来提升空间很大。另一方面,船舶配套业产能还远未达到过剩的程度、进口替代还有很大空间。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