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9日北京举行的软件部大中国区年会上,DNV(挪威船级社)为其一款海洋工程软件Sesam庆祝40岁生日,同时推介一款最新的石油石化行业生产性能预测软件Maros& Taro。
1969年,DNV正式发布第一代突破性的Sesam软件。当年12月,挪威宣布发现北海历史上最大的油田––埃科菲斯克油田,Sesam正是设计这个油田所需大型结构物的软件。在随后的几年中,Sesam发展成为海洋工程分析的行业标准。埃科菲斯克油田的油轮和几项大型深水海洋平台都采用了这项程序,北海的30个海洋平台也几乎都采用了Sesam进行分析。DNV首席执行官麦恒力对此评价说:“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Sesam对挪威石油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只是整个产业的一个小的环节,但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时至今日,Sesam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广泛采用的船舶和海洋结构物的强度评估体系,全世界约40%的浮式生产储油船和30%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设计建造过程中都使用了Sesam软件。它主要用于提供贯穿海上设施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工程师们可利用该软件进行高效的初始设计、结构重新评估、改建和维修、运营阶段的分析计算、应急响应直至最后的拆卸与报废等管理。如今的Sesam已成为在业界深具口碑的结构设计分析软件,这一工业领域中的大多数大型企业都是其客户,如美国KBR公司、挪威国家石油、韩国现代重工和巴西石油公司等。
1992年,Sesam被引入中国,目前已有20多家国内油气公司、工程公司、造船厂和高校使用该软件,包括中海石油研发中心、海油工程、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大连船舶重工和上海交通大学等。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综合管理经理冯玮博士说:“Sesam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分析软件。目前在中国从水动力计算、结构分析到疲劳计算等方面的模块都有应用,无论是对实际工程还是对科研项目的开展都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对确定海洋结构物主尺度和结构分析也有所帮助。”
Maros& Taro则是新近进入中国市场的一款专门针对石油石化行业生产性能预测的软件。尽管从1984年在英国推出以来,这款软件已被壳牌石油、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康菲和道达尔等众多大型跨国上下游油气企业广泛应用,但在国内油气企业中,这一产品的概念还未被普遍知晓。
所谓性能预测,就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真实世界的生产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性能表现进行评估,达到最大化提升资产表现能力和节省运营费用的目的。性能预测这一理论最先被用于军工和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这些行业耗资巨大,迫切需要提高资产的可靠性水平。随着近年来的发展,石油石化行业对于预测生产效率、资产维护要求和运营成本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客观上要求有这类软件专门服务于上下游油气企业。
据悉,Maros专门针对上游油气田开采及处理行业,具有定义井深剖面、油、水和气操作规则的能力;Taro则可应用于下游炼油化工行业,它的重要功能包括存储量管理、流量演算、进给优先级设定和物流等,是针对炼油厂、化工和石化工厂的复杂性而设计的。
Maros&Taro软件在中国的第一次应用,是2004年时对春晓油气田进行的分析评估。DNV利用该款量化模拟工具,识别出了天然气开采从海上采气、海底管线输送到岸上净化分离全工艺流程中的生产瓶颈,即频繁使用的岸上净化设施,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工艺改进方案;同时量化分析结果也指出突发事件影响因素––台风等恶劣天气会造成断气情况发生,DNV因此建议制订相应的日常规章制度与应急处理机制以达到优化系统的目的。
据介绍,尽管2009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机,DNV软件业务在亚太地区仍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今年以来,DNV软件部设于上海的亚太区总部相继在新加坡和印度海德拉巴开设办事处。新成立的新加坡办事处将主要服务东南亚与澳洲市场,海德拉巴办事处则专注于印度当地软件用户。目前,上海已成为DNV软件部包括奥斯陆、休斯敦和釜山在内的全球4大软件支持枢纽之一。
正如DNV软件部总裁Are F. Tjønn所说:“亚洲将会成为未来几十年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中国又将会是这波发展的龙头。中国为应对危机提出的包括造船、石化等十大重点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卓有成效,这为DNV致力于为亚太区业界伙伴提供可持续的软件解决方案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据悉,为顺应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DNV风力发电强度分析软件已投入市场,应用其软件建造的舟山潮流发电项目也已经投产。
DNV成立于1864年,是一家全球性的专业风险管理服务机构。目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设有3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9000多名员工。DNV软件部是DNV下属的商业软件部门,专注于为全球的船舶、海洋工程和石化工业提供设计、建造、强度评估、风险、生命周期管理评估及信息工程等方面的软件解决方案。DNV软件部已在9个国家设立办事机构,并为全球3000多家客户提供30多种产品和解决方案。
(2009-11-12)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