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增长,造船完工量保持快速增长,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保持平稳增长。虽然承接新船订单量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造船完工量保持快速增长,承接新船订单降幅有所收窄。


1~11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65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1%;承接新船订单229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1%,但降幅有所收窄,其中11月新接订单383万载重吨;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8896亿载重吨,比今年初手持订单下降7.7%,比上月底下降0.3%。


按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1~11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及11月底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3%、61.1%和38.3%,比2008年底分别提高3.5个、23.3个和3个百分点。


在国内船企11月新接的订单中,扬州大洋造船公司承接6.35万载重吨散货船16艘、101.6万载重吨订单,江苏熔盛重工承接7.6万载重吨散货船8艘、60.8万载重吨订单,成为亮点。当月,重点企业没有订单被取消。


(二)工业总产值继续增长,增幅呈现下降趋势。


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943亿元,同比增长29.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34.4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3769亿元,同比增长32.8%,增幅下降29.8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556亿元,同比增长42.4%,增幅下降45.1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607亿元,同比增长3.3%,增幅下降52.9个百分点。


从月度统计数据来看,船舶工业总产值增速呈现逐月下降趋势。11月,船舶工业总产值增速仅为14.9%,比今年初增幅下降29个百分点。


(三)出口交货值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有所降低。


1~11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284亿元,同比增长17.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44.5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1886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下降38.4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85亿元,同比增长32.1%,增幅下降21.5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311亿元,同比下降13.8%,增幅下降75个百分点。


1~11月,我国船舶出口250.62亿美元,同比增长41.19%。其中,11月船舶出口30.86亿美元,为今年单月最高出口额。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56个国家和地区,亚洲为主要出口市场。


(四)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增长,增幅继续回落。


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80亿元,同比增长30.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5.5%。其中,船舶制造业3061亿元,同比增长37.8%,增幅下降15.5%;船舶配套业490亿元,同比增长38.9%,增幅下降39.7%;船舶修理及拆船业520亿元,同比下降2.6%,增幅下降58.5%。


(五)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增幅下降较大。


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6.4亿元,同比增长8.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42.2%。其中,船舶制造业242.3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下降36.9%;船舶配套业33.4亿元,同比增长56.9%,增幅下降41%;船舶修理及拆船业40.4亿元,同比下降40.5%,增幅增长7.6%。


1~11月,船舶行业亏损企业为296家。这些企业亏损额达1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69亿元。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造船产量平稳增长,新船成交量有所放大。


从月度造船产量及承接新船订单变化来看,受航运市场逐步回暖影响,我国月度造船完工量已连续4个月超过400万载重吨,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态势。承接新船订单从6月份开始走出了去年四季度以来极度低迷的困境,成交量有所放大,其中11月承接新船订单383万载重吨,占全球新船订单总量的一半以上。


(二)地方造船企业发展迅猛,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颁布后,引起有关省市的高度重视。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等主要造船省份都专门制定了本省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在财税、金融、兼并重组、产业投资、结构调整等方面明确方向和给予政策扶持,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保持了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势头,使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大型地方造船企业脱颖而出。1~11月,江苏、山东、福建、安徽、湖北、重庆等主要造船省市船舶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特别是江苏省1~11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4亿元,实现利润16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8%和51%,各占全国总量的35.3%和52.3%。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节奏有所放慢,交船难情况不断出现。


1~11月,我国造船完工量达到365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1%,预计全年完工量将超过4000万载重吨。不过,按2008年底手持船舶订单统计,2009年我国仍然有30%左右的手持船舶受金融危机影响被延期或被撤销订单而无法顺利交付,船舶行业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


(二)新兴造船企业将面临船台闲置的困难局面。


我国承接的新船订单主要集中在两大船舶集团公司以及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的部分船厂。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初以来,约有65%的船舶企业没有接到订单,尤其是部分新兴船厂,由于金融危机侵袭时还处在建设期,订单储备较少,2009年又没有接到订单,将面临船台闲置、无船可造的困难局面。


四、市场预测


专家认为,个别船型新船价格回升并不意味着当前造船市场已经调整到位,新船订单量仍没有达到足够支撑新船价格企稳的水平,船价继续回落仍是总的发展趋势。


散货船适用性强,而且二手船市场又非常成熟,具有很强的流通性,虽然其手持订单量大(运力预期过剩严重),但是并不影响船东的投资(投机)热情,因此,短期内市场订单需求仍将以散货船为主。


希腊、德国等传统航运大国的主流船东开始批量下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船价已经调整到了确实值得投资的水平。同时,传统的航运公司订单需求释放,对造船市场早日度过当前的萧条期意义十分重大。(来源:中国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