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围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全行业加快实施船舶工业调整振兴,防风险、调结构、转方式,全省船舶工业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一、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增长。2009年,列入统计范围的船舶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39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工业增加值86.2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销售收入398.2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出口交货值181.8亿元,同比增长5%。

    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海工装备制造业成为新的增长点。2009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21.6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行业28%;工业增加值25.1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行业29%;销售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行业28%;利润8.4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行业34%。交付自升式海洋钻(修)井平台4座,各类工程船舶近40艘。现手持海洋平台订单13座,各类工程船舶订单50余艘。二是交付的船舶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主要产品有:18万载重吨散货船,6700辆轿车运输船、25000吨重吊散货船、30000吨散货船、2000米车道/1600客位大型客滚船等。三是船舶配套产品研发生产取得重大成果。大型低速柴油机、大功率中速柴油机(万匹马力)已投放市场,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雷达、电子海图和大型中速柴油机全纤维曲轴等研制顺利,2010年将进入市场。四是品牌建设实现突破。2009年我省船舶(万吨级大型客滚船、游艇、海洋工程船舶)、船用锚链、船用航行数据记录仪、船用上排下水用气囊等8种产品获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船舶产品首次获此殊荣。

    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调整振兴规划提出的85个项目总体进展顺利,30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34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61.2%,北海船舶重工等2个项目竣工投产, 预计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等7个项目今年上半年也将完成; 20个研发项目资金投入1.94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85.7%,大型汽车运输船等2个项目已完成,大型客滚船等5个项目进入合同设计或样机生产阶段; 10个校企合作项目已完成投入787万元,山东交通学院等5院校初步具备培养船舶专业学生和实习实训的能力;15个加工配送中心项目已完成投入6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34.1%,济钢集团的船板加工配送中心项目已完成,另有3个项目已具备配送能力;10个关键共性技术项目已投入资金3200万元,占总投资计划的34.8%,黄海造船与哈工大(威海)合作的“面向船舶行业的PLM关键技术应用”已在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等船厂应用。随着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的陆续投产,行业全面发展的步伐将逐步加快。

    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随着金融危机对船舶工业影响的不断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多,2009年行业发展速度出现明显放缓,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较去年同期下滑20个百分点以上。造船企业普遍存在“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的问题,2009年船东弃船、撤单、更改合同等情况陆续出现,受此影响,全省共交付船舶100.6万载重吨,占年度计划50%;“接单难”问题突出,全行业共承接新船订单47.5万载重吨,仅为去年同期的23%,目前全省手持订单845.1万载重吨,同比减少7%;此外,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了部分企业的正常经营。金融危机也导致船舶配套产品产量出现大幅下滑,2009年全行业生产船板90.67万吨,同比减少43%;船用锚链55574吨,同比减少12%;船用锅炉1345台,同比减少21%;船用航行数据记录仪239台,同比减少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