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岛海关统计,2011年山东口岸出口各类船舶(以下简称“船舶”)13.9万艘,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19.4%;价值29.8亿美元,增长49%。


  一、2011年山东口岸船舶出口主要特点
  (一)月度出口值冲高后波动走低。2011年3月份山东口岸船舶出口5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随后月度出口值波动走低,12月当月出口1.7亿美元,同比下降33.1%,环比下降35.5%。
  (二)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占绝对主导。2011年山东口岸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船舶29亿美元,增长48%,占同期山东口岸船舶出口总值的97.5%;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7082万美元,增长1.1倍。
  (三)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平分秋色。2011年山东口岸国有企业出口14.3亿美元,增长17.9%,占出口总值的48.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2.9亿美元,增长1.3倍,占43.4%。
  (四)新加坡、欧盟、韩国和香港为主要出口市场。2011年山东口岸对新加坡出口船舶7亿美元,增长6.2倍;对欧盟出口6.2亿美元,增长36.8%;对韩国出口5.8亿美元,增长1%;对香港出口船舶5.6亿美元,增长4.5%;对上述四者出口值合计占出口总值的82.4%。
  (五)散货船出口逾6成。2011年山东口岸出口散货船18.8亿美元,增长29.5%,占出口总值的63%;出口灯船、消防船、起重船及其他不以航行为主要功能的船舶4.1亿美元,增长394.8倍。


  二、2011年山东口岸船舶出口值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十二五”规划引领我国船舶工业迅猛发展。船舶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是体现我国机械制造业技术发展的平台,与国防安全和民生息息相关,国家对船舶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历来非常重视。2009年6月10日《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发布,使船舶工业迅猛发展夯实了行业基础;2011年3月14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船舶行业适应国际造船新标准,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配套设备,则为我国船舶工业未来发展指明了航向。有了政策的保驾护航,整个行业,2011年1-11月,全国造船完工617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8%,其中11月当月完工656万载重吨,环比增长56.2% 。
  (二)国际造船产业转移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提供机会。上世纪50年代到世纪末,船舶产业逐渐由西欧转移到东亚,日本和韩国成为新的船舶制造中心,实现第一次产业转移;2000年,日本、韩国相继后造船行业人员不足、人工费用昂贵、海岸线资源不足等因素,遇到了发展瓶颈,与此同时我国船舶工业在技术、资金和劳动力等方面比较优势日显突出,再加上国家政策扶持,我国造船企业迅速崛起,实现第二次产业转移。2011年1-11月,全国船舶制造业产值5451亿元,同比增长22.7%;船舶配套业832亿元,同比增长33.2 %;船舶修理及拆船业724亿元,同比增长15.1%。1-11月,全国完工出口船舶5182万载重吨,占全国造船总量的83.9%;新承接出口船订单2516万载重吨,占新接订单总量的74.7%;手持出口船舶订单13666万载重吨,占全部手持订单总量的84% 。
  (三)技术提升增强造船企业出口竞争力。2011年5月23日,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标志性工程、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正式建成;2011年7月6日,中国船级社(CCS)向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颁发了首张船用产品无石棉认可证书,标志着中国船舶产业正式进入“无石棉时代”;2011年10月18日,世界首艘纯天然气(LNG)推进的多用途远洋运输船建造合同在上海签订;2011年11月25日,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在沪宣布全球最大的散货船––38万吨级的VLOC当天已顺利交付给船东 。以上里程碑无不标志着我国已逐渐由造船大国步入了造船强国,逐步按照“十二五”规划中要求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稳步迈进。


  三、当前我国船舶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资金短缺、订单减少,企业生存环境恶化。造船属资金密集型行业,船舶产品建造周期长,建造过程占用大量资金。受美国次信贷和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全球银行放贷额度收缩,船东融资难问题加剧,而新船合同的预付款比例大幅降低;为应对通货膨胀以及调控房地产,国内各大银行同样收缩银根,控制银行贷款额度。资金的缺乏,使资金密集型、建造周期长的造船行业面临严重的资金流动性不足的现象,进而影响企业的日常生产。2011年以来,航运业的萎靡不振正在拖累造船业,行业新接订单的大幅下滑,并且新船的价格也出现下跌。2011年1-11月份全国新承接船舶订单336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3%;11月当月新接394万载重吨,仅为去年同期的40% 。
  (二)企业亟需加速向高端迈进,提高自身竞争力。虽然我国在造船行业已取得不少阶段性的成果,但依然存在高端产能不足、产品结构低端、同质化问题严重的弊病,与欧美、日本、韩国相比,仍然存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在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日益提高的环境下,我国在造船行业上的优势将逐渐丧失,竞争力亦会逐渐下降,同时还必须面对日韩为保持其优势,封锁高端技术转移中低端技术,进而压制中国船舶制造业,恶化我国船舶产业结构的意图,因此企业必须尽快提高生产技术、生产效率,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增加订单洽谈时的筹码。
  为此建议:一是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利用行业技术转移吸收技术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推进产业升级,培育和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二是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工作,为船舶制造企业提供融资平台,通过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锁定经营风险,有效规避汇兑损失,为实现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在整体行业不景气的时刻,适时转向“修船”行业,帮助企业渡过寒冬,厚积薄发。

 
来源:中商情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