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助力船企走上“快车道” 山东重启船企生产条件评价

发布时间:2022/05/31   文章来源:中国船舶报

 

2022年5月22日,在通过了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专家组的形式评价和现场评价后,青岛奥海特船舶有限公司获得了山东船协颁发的《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认可证书》,取得了“三级铝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资质。这也是山东船协重新启动山东省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工作以来首家通过评价的船舶企业。
山东船协专家表示,开展船企生产条件评价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山东省船企的精益管理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针对省内船企的需求,下一步,山东船协将继续推进船企生产条件评价工作,使达标的企业获得生产条件认可证书,为其承接新船订单提供支撑,帮助企业逐步具备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船企生产条件评价“已有先例”

为了推进山东船舶工业开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工作,为山东船企创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2015年,山东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发布了《山东省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工作办法》,委托山东船协开展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工作,并依据《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CB/T3000-2007)对申报企业进行形式评价和现场评价。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山东省还建立了由山东省船舶工业资深专家组成的山东省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专家库。

截至2017年年底,山东船协共完成了四批20家船企的生产条件评价工作。山东船协专家表示,山东省船舶工业的发展特点是有特色的中小船企居多,并且在相关细分市场领域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山东船企生产条件评价工作照顾到了各个层面企业的需求,也十分符合山东省船舶工业的发展特点,更具针对性;鼓励企业完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大大促进了山东船企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不过,受国家政策变动和行业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在完成四批船企的生产条件评价工作之后,山东省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工作进入了“休眠”的状态。

提高山东船企整体竞争力

近几年,随着船市的逐渐回暖,山东省船企开拓市场的意愿和力度越来越大。然而,因各省市对船舶生产商的生产资质要求具有差异,导致山东省一些船企在参与竞标时出具的生产资质不能被采购方接纳,从而错失接单机会。这种情况引起了山东船协的高度关注,并敏锐意识到重新开展船企生产条件评价工作势在必行。

以此次通过评审的青岛奥海特为例,该公司主要生产铝质游艇、引航船、工作船、公务船、巡逻船、钓鱼船等船艇,此前主要面向国外市场,产品出口美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青岛奥海特逐渐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依靠核心产品、设计经验、生产技术、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仅在2020年就成功中标17艘大马力渔政执法工作快艇,并在2020年年底之前完成交付。该公司总经理樊凡表示,凭借此战,青岛奥海特一举打响了知名度,迅速拓展了国内市场,目前手持执法艇、公务船、豪华游艇、钓鱼艇等订单60余艘。不过,由于奥海特近年才接触国内船舶市场,尚未全面开展国内市场中所需要的船企生产条件评价等方面工作,也因缺少部分船舶生产资质,致使其无缘参与部分船舶采购项目。

在意识到山东船企的强烈需求后,本着为会员服务的方针,山东船协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且通过了山东船协九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的批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CB/T3000-2019)为评价依据,重新启动开展船企生产条件评价工作。据介绍,山东船协此前已经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在通过会员大会批准2天后,开始了对青岛奥海特的评价工作,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评审工作,使青岛奥海特取得了相关生产资质。樊凡表示,对企业来说,这是一场“及时雨”,青岛奥海特今年更有信心实现产值翻番的目标。

山东船协专家表示,除青岛奥海特之外,山东省还有多家船企也已经提交了开展生产条件评价工作的申请。下一步,山东船协将根据工作安排,持续开展船企生产条件评价工作,力争为山东船企创造更好的接单条件,获取更多的市场资源,助力政府加强船舶行业的规范管理,提升山东船舶工业的综合实力,为海洋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